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在线aa播放在线观看国产|国产亚洲日朝欧美|日韩∧V精品在线

  • <menu id="awegg"></menu>
  • <delect id="awegg"><nav id="awegg"></nav></delect>
    <dfn id="awegg"><input id="awegg"></input></dfn>
  • 
    
  • <delect id="awegg"><td id="awegg"></td></delect><center id="awegg"><dd id="awegg"></dd></center>

    科學識假 準確辨假——2024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側記

     2024/03/18 10:19 來源:新甘肅·甘肅經(jīng)濟日報 燕春麗

      新甘肅·甘肅經(jīng)濟日報記者 燕春麗

      “怎樣分辨大米質量高低?”

      “真假五糧液如何辨別?”

      “我應該選擇低鈉的食鹽還是不加碘的食鹽?”

      ……

      3月15日,由甘肅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主辦、蘭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協(xié)辦、甘肅經(jīng)濟日報社承辦的2024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在蘭州東方紅廣場如期舉辦,活動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咨詢。

      活動現(xiàn)場,省市場監(jiān)管局、省公安廳、省食藥監(jiān)局等單位以及15家食藥品企業(yè)聚焦消費者權益保護維權熱點問題,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現(xiàn)場答疑解惑等方式,向市民講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援助法、產品真?zhèn)伪鎰e等相關知識。

      食品藥品安全關乎百姓、關乎民生,也最受市民關注。

      “小伙子,能不能給我講講買大米時的注意事項?”蘇女士急切地問道。

      甘肅省糧油商會一位工作人員拿起一小包大米說:“先看色澤是否是精白色或淡青色,有無光澤,是不是呈半透明的角質米。其次,看形態(tài),顆粒是否整齊、均勻,表面是否光滑,組織是否緊密完整。之后,看碎米粒和雜質是否超標,看有無黃粒米、霉變粒和病斑粒。特別注意那種經(jīng)過‘加油打蠟’,特別透亮的大米不能購買。”

      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張曉萍拿著兩瓶有生津止渴功能的粉葛給幾位老人解釋:“這兩瓶里裝的都是粉葛,大家看其中這一瓶顏色非常白,它是經(jīng)過硫黃熏過的,不能服用。”硫黃熏制中藥材主要用于防蟲和防潮,便于藥材儲存,減少藥材損耗,還可增加色澤。但由于硫黃燃燒后產生的硫化物極容易殘留在藥材中,長期服用會傷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肝、腎等臟器。

      張曉萍告訴記者:“今天帶來的標本都是市民常用、熟知并感興趣的中藥材,我們將正品、偽品、劣質品放在一起對比著給市民講解,讓市民更容易分辨假冒偽劣產品。”

      竹鹽、巖鹽、深井鹽、低鈉鹽、無碘鹽、食用玫瑰鹽……目前,在各大超市、電商平臺上,各類五花八門的“功能鹽”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難以選擇。

      長期被“選擇困難癥”困擾的吳大媽,當天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食鹽。吳大媽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除了控制每天鹽的食用量外,注重健康的她一直想找一款適合自己的食鹽。

      中鹽蘭州鹽業(yè)分公司品牌經(jīng)理張殿麗為吳大媽解了惑:“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適合使用低鈉鹽。您不能選擇無碘鹽,甘肅這邊缺碘,特別是老人和15歲以下的孩子都要吃加碘鹽。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只要醫(yī)生沒有醫(yī)囑,也都要食用加碘鹽。”

      隨著信息傳遞越來越便捷,消費者維權能力和意識也進一步提升。

      在甘肅省12315展臺前,也圍滿了咨詢消費投訴的市民。工作人員說,近年來,我省前移維權關口,持續(xù)開展消費警示提示。全省統(tǒng)一了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原則、公示內容、公示流程,著力促進企業(yè)誠信經(jīng)營和行業(yè)自律。去年,共公示消費投訴信息3.18萬條,累計發(fā)出消費警示提示86次。

      活動現(xiàn)場,專業(yè)人士提醒廣大市民:“購物時練就‘火眼金睛’,莫貪便宜,莫亂聽信,選擇正規(guī)渠道購買食藥產品。”

      民生無小事。事實上,只有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助力消除消費堵點、難點,才能提振消費者購買信心,激發(fā)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能。

    版權聲明

    為加強原創(chuàng)內容保護,日前,甘肅日報、甘肅日報報業(yè)集團各子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各平臺已將其所有的版權統(tǒng)一授予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進行保護、維權及給第三方的授權許可。即日起,上述媒體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圖片、攝影、視頻、音頻等原創(chuàng)作品,文創(chuàng)產品、文藝作品,以及H5、海報、AR、VR、手繪、沙畫、圖解等新媒體產品,任何機構、媒體及自媒體未經(jīng)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許可,不得轉載、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關內容,請致電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 廣告業(yè)務 | 聯(lián)系我們

    甘肅日報社每日甘肅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甘肅每日傳媒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擔本網(wǎng)站所有的經(jīng)營業(yè)務、內容更新和技術維護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1 ICP備案號:隴ICP備05000341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7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2806153